首页

byd调教

时间:2025-05-30 07:10:13 作者:两岸文创人士:扎根中华文化 科技赋能创新 浏览量:45054

  中新网赣州9月2日电 (刘力鑫)“台湾有阳明山,也有阳明大学,台湾的很多文化学者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阳明文化,这是两岸共有的传统文化。”台湾资深媒体人洪肇君在参观完位于江西赣州通天岩的王阳明讲学处后如是说。

  9月1日,“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活动在江西赣州启动。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和自媒体近20人,将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前往“江西南大门”赣州多个县市区参观采访,领略阳明文化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9月1日,“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活动一行走进江西赣州通天岩参观。刘力鑫 摄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九月,担任南赣巡抚。在赣期间,王阳明心系百姓,平定寇乱、安定一方,传道授业、教化子民,将心学与社会治理、人才发展等方面深度融合,对赣州的民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赣州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实践地,也是王阳明学术思想的主要形成地和成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由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峡两岸都有着重大影响。

  江西省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能够让两岸民众更好地了解阳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促进赣台两地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两岸民众的历史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把两岸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

  本次活动期间,两岸媒体记者一行将追寻阳明先生在赣南的足迹,前往阳明先生结庐讲学地章贡区通天岩、王阳明碑刻真迹所在地崇义县平茶寮碑、病逝之地大余县青龙镇等地采访,同时还会参观江西客家博物院、赣州古城区等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台办多次邀请台湾媒体走进江西,围绕江西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古代书院文化、海昏侯出土文物西汉文化、临川文化等主题开展采访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岛内外广泛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定了!克宫:普京将于2月29日发表年度国情咨文

三是激活媒介联动,加强二次传播。明确赛事“全媒体传播”的推广思路,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作战,做到内容紧扣时代、形式推陈出新、效果破圈升级。通过展播高质量参赛作品、线下活动图文报道、线上投票宣传造势等多种形式,赛事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目前,第二届赛事已征集作品百余部,远超首届同期,其中不乏制作考究的法治纪实、创意独到的短视频作品和技术精湛的AI成像等,焕发出新时代法治作品创作的蓬勃生机。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在建宁县里心镇岩上村,冻雨天气导致10千伏黄桂线等供电设施覆上厚重的冰雪层,对当地居民供电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地电力部门调派装备设施,运用智能“机器人”对线路进行除冰操作,保障当地居民可靠供电。

特朗普拟提名戴维·珀杜担任美驻华大使

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完善审批制度,细化尽职免责规定。要主动对接融资协调机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授信审批,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满足合理融资需求。要落实好项目闭环管理,对暂时无法提供融资的项目要及时反馈相关问题。要加强贷款“发放—使用—偿还”闭环管理,防止贷款被挪用,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京东云技术驱动,助力京东11.11“又便宜又好”

对此,王毅表示,去年中国经济以5.2%的增速,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增长。中国发动机仍然强劲,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首先,中国的发展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而且有质的有效提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绿色转型成果斐然,社会预期稳步改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其次,中国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向全球展开,新需求、新业态爆发式出现,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空间都在迅速拓展。第三,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至同世贸组织发达国家相当水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以下,制造业准入全面放开,服务业开放加速推进,外商投资收益率仍名列世界前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唱衰中国必将反噬自身,误判中国就将错失机遇。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出炉” 香港续列全球第四

从31个省份改革热度来看,四大直辖市均进入省市区改革热度指数前十位。据了解,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重庆市一直位居省市区改革热度前十位,北京市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再次名列首位。

相关资讯
走进江西赣州福寿沟博物馆 探寻城市千年不涝的秘密

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理想激励“人心”,让青年学生“接续干”。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其所要育的人是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实践主体。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理想和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这使两者的结合成为必然。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历程,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生正逢时、重任在肩,需要通过青春的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可以依托典型人物的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真挚的情感代入、生动的细节还原、精彩的语言刻画将新时代典型人物的形象特质、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青年学生从榜样的故事中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力量,激发他们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实现自我的精神成长、精神富裕与精神超越,实现一个又一个青春梦想,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热门资讯